北海郡太守孔融,以才气出众自负,立志平定祸乱。但他志大才疏,一直没有成效。
孔融高谈阔论,盈溢官府,谈吐优雅,可使人玩味传诵,但把他的议论具体实施,却很难全行得通。他只会口出大言,而漏洞很多。他一时可得人心,但久而久之,人们便不愿再依附。
孔融所任用的官员,好标新立异,多数是耍小聪明的轻浮之人。
孔融尊奉大儒郑玄,以子孙之礼对待郑玄,把郑玄所居住的乡改名为郑公乡,他说:“这是人民尊敬的人物,不能失去他。”对其他有名望的清俊之士左承祖、刘义逊等,全都只当作宾客奉陪在座而已,不与他们讨论国家政事。
冀州军来进攻青州的时候,太史慈领兵,顾忌孔融名望,是故绕道而行。
当时,台骀、曹操、公孙瓒等的势力范围相互连接,孔融兵力薄弱,粮草不足,孤立在一个角落,与他们不相来往。
左承祖劝孔融,应自己选择一个较大的势力作为依靠。孔融没有听从,反而盛怒之下将他杀死。
刘义逊因此背弃孔融,离开北海郡。
这时的台骀已经在卞喜的帮助和对消息的整理下,大体掌握了其余三州的情况。知道了青州还有北海没有拿下,但也处在包围之中。台骀令许靖奉皇帝诏书,前去征召孔融入朝中任职,同时又令管亥给予北海军事压力。
孔融无奈,只好从命,被任命为将作大匠。于是,青州完全被台骀占据。
这时,大河以北的地方,除了一个隶属司隶的河内郡和一个幽州的辽东郡,其余尽收于台骀手下。而台骀又励精图治,控天子于手中,天下诸侯,尽皆心忧不已。
公元196年,杨彪随汉帝定都邺县,当时百官举行大宴,由于台骀素来没有把刘协放在眼里,言语间并没什么顾忌,言语间略显浮夸,杨彪神情不悦。
这时台骀才意识到刘协身边还有一股小小的力量呢,于是加强对百官的看管。杨彪看到东汉王室已经衰败,政权控制在台骀手中,就自称腿脚痉挛,十几年不走路,因此不再参与政事。
由于台骀控制着汉帝,据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,加上注意招纳贤者,广求人才,许多草莽英雄纷纷慕名前来投靠,台骀也令程昱根据各人的才能给予不同的安排。
至于那些士族名流,不仅不来投靠,反而纷纷南下。
台骀并不加以阻拦,如今自己本土的支柱,已经不是这些士族了,而是普通的百姓。
另外,各级的官员,也不再依赖于名门望族培养出来的子弟。
因为当官任职本身就带有名望的性质,而台骀的政策又的确不拘一格,一些基层小族和众多的寒门士子,都想把握住这个机会。
又加上有二许和二龙的培养,台骀不怕人才和资源外流,反而希望他们搞乱南边呢。因为附徒和土地的解放,南下的为数不多的士族,也是无依无靠,并没有家丁和人口可以携带。
大河以北的名门望族中,真正势力雄厚的如太原王氏,也就是王允出身的家族,赵郡李氏,清河崔氏和“中山五姓甄第一”的甄氏。
自从台骀决定将新制度逐步展开的时候,董昭就开始潜心研究对付这些大户的方法策略了。
之前渤海小郡尚且感觉不到太大的阻力,占据冀州的时候因为政令行使的较为轻缓,温水炖了一锅青蛙。现在台骀自恃实力雄厚,将士用命,骤然在其余三州之地实行改革,自己当然要多操心了。其他家族一看没指望了,当然是想办法。
但是这些家族不是说想走就能走得了的,因为他们树大根深,很大程度上依赖地缘。也就是说,在当地是土霸王,再不济也是有影响力和优越性的,但是一旦离开了这个地方,去了别处可就不好说了。
也正是因为考虑到他们的影响力,董昭施行的政策较为温和。
就比如说,中山无极境内聚居的甄氏,是从土地兼并起家的,无极甄氏家族,已成为中山郡的“仕宦望族”。
而董昭呢,他只动了甄氏一半的奶酪,还是轻拿轻放。
由于地盘扩大,台骀不需要解放太多的土地,但是人口是重中之重。董昭不理这些豪族的土地,只是解放了他们的附徒,如果他们再想利用这些农民,只能以雇佣的形式,而且时刻受到官府的监督。
面对着强势的官府,这些豪族权衡利弊,只能选择妥协。
这样一来,不仅实际人口大大增加,带来的税赋也显著提高。这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真实的体现,这就是不依赖这些家族取得的最现实的好处。
董昭又征召王氏王允的孙子王黑、甄氏甄毅、崔氏崔琰、李氏李睿来朝中任职,算做一种安抚。
喜欢汉末风采请大家收藏:(www.papazw.com)汉末风采爬爬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