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一段时间,李宪的全部精力都放在“兵器研究方面”,对其它的事情根本没有想过。
知道过去未来固然有好处,但也有极大的坏处。这种坏处,就是历史车轮的压迫感,每时每刻都让你坐卧不宁。
李宪唯一的优势就是知道过去未来,所以他整天觉得时间越来越紧张。认为自己是泥菩萨过河,根本无暇过问别人家的事情。
套用李宪心里的一句话:“老子想办法保证自己身边的人活着,那就烧高香了,哪里有精力管别人的事情?”
方七佛的突然出现,而且还提出一堆问题,让李宪一下子陷入尴尬的境地,不得不重新审视现如今的格局。
明教在江南的势力能够发展起来,是陈硕真这个女道士凭借一己之力办到的。
陈硕真,华夏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登基称帝的女皇帝。她在搁船尖举行大起义,奠定了明教发展的基础。没想到五百年后,方腊一次惨败葬送了明教在江南的根基。
宋军的腐败无能、金兵的凶残掠夺,山南(燕山之南)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,为农民大起义准备了人口基础。
明教河北分教主杨江趁时而动,联合张迪、高托天再次发动大起义。不到一年时间就席卷六州五十七县,让明教再次看见了重整旗鼓的希望。
宋军虽然对外打仗从来都是惨败,但镇压自己的百姓还是有一套的。
谭稹接替童贯出任两河宣抚使,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河东河北的动荡局面,所以他一方面着手组建义胜军,另一方面督促各军加强了剿匪力度。
杨琼赶到沧州之后,发现杨江、张迪、高托天虽然看起来很不错的局面,但他们没有治理州县的经验,前期准备也不足。粮草还无所谓,但弓弩箭矢已经供应不上,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。
在这个紧要关头,杨琼突然想起在繁峙县城遇见的李宪。因为李宪当初已经说过,如果事情到了一发而不可收拾的时候,就南下苍山一线,必然有人接应。
杨琼亲自到战场前线了解战况之后,发现李宪此前所言并非空穴来风。大宋官军已经集中了二十多万主力部队,对三路义军展开九路围攻。如果没有外力策应,迫使大宋官军分兵,杨江、张迪、高托天必定失败。
一个十三、四岁的小姑娘,即便个人武功再高,对大格局的认识毕竟有限,面临危局就容易惊慌失措。所以杨琼利用明教的特殊渠道,给总坛发出一封求援信,建议明教总坛开辟第二战场,让大宋官军首尾难顾。
明教总坛也不是吃干饭的,他们能够在各方合力围剿之下,顽强坚持六百年而不倒,自然有其独到之处,各方面的人才应有尽有。
经过一番推演,明教总坛很快就找一个突破口:两河宣抚使谭稹。
谭稹刚刚就任半年时间,他组建的核心力量就是义胜军,全都在山西境内。
现在谭稹督促河北的部队围剿杨江等人,又命令郭药师围攻蔚州,其目的就是削弱童贯原来的势力,为自己的义胜军争取时间。
明教总坛认为,要想转移谭稹的注意力,就必须在山西境内有所动作。
李宪一直低头沉思,就是在仔细回忆历史上明教所采取的救援动作,终于在最后关头被他想起了这些史实。
与此同时,一个名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:山西白莲教!
明教人人喊打喊杀,所以他们换了一个名目重出江湖,这才有白莲教诞生。
由此推而广之,李宪也明白了方七佛说话的真实含义:利用飞狐军牵制真定府的马步军总管詹度,最好是能够直接出兵干掉詹度,减轻张迪所部侧背的压力,从而策应杨江和张迪所部连成一片。
想到这里,李宪终于抬头来看着方七佛:“方大侠,我这里刚刚和耶律阿古哲、刘舜仁、张令徽、郭药师的三十万大军血战半月,这个事情想必明教已经知道。虽然最后获胜了,但也是两败俱伤的惨胜。我的飞狐军也伤筋动骨,根本无力再战。”
李宪下定决心闷头发展自己,因此一推六二五,绝不掺乎杨江等人的大起义。
方七佛神情肃然:“杨江、张迪所部虽然势力日张,但他们经略各地,却不善安民,致使农耕俱废,百业荒疏。其中又以兵器制作最为急迫,前线将士大多赤手空拳,被迫斩木为兵。”
“定安县一战,李大官人谈笑间破敌三十万,威名传遍幽云之地。蔚州民约传檄天下,非大豪杰所不能为之也,可见李大官人必有所谋。李大官人上马克敌,下马安民,岂无一计而救杨江者乎?”
先叫一通苦,然后又把自己吹捧一番,却始终不明说核心目的。这个方七佛深谙旁敲侧击知道,让李宪又开始头痛起来。
被动挨打,被别人牵着鼻子走,都不是他的性格。
李宪突然联想到自己未来的计划,干脆反守为攻:“终南山地处大宋和大夏之间,扼关中之咽喉,控河湟之交通。杨江、张迪等部明盛暗衰,虚有其表。此刻天寒地冻,万物萧索,诸般物事筹措不易,稍有不慎就会彻底崩溃,明教总坛岂能冷眼旁观,让方大侠舍近求远么?”
方七佛被李宪的反问搞了一个措手不及,几乎是下意识的说道:“明教弟子遍布天下,各种消息自然得到极多。完颜阿骨打新亡,吴乞买(完颜晟)初登大位,金国动荡不定。萧干、昭古牙、张觉先后起兵,可见女真贼子不得人心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重建北宋请大家收藏:(www.papazw.com)重建北宋爬爬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